![]() |
IESE Career Forum |
我在2009年要畢業的時候,把一些想法寫了下來跟大家分享,假如有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 How a MBA student gets a job through MBA's career service?
不過這幾年金融風暴跟經濟重心轉移,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大家在找工作上跟以往的不同,在這邊寫下來作為上一篇的補充。
1. 工作簽證申請難度變高
在歐美國家經濟大為轉化之際,國內保守派的聲浪高聲要政府保障本國居民的工作機會,雖然政府沒有笨到把所有外來人力都驅逐(畢竟歐美很多重要產業跟城市都是靠著聚集全世界人才打出一片天下,試想把紐約,倫敦以及矽谷的外來工作人口都驅逐,這些城市除了空殼還剩下什麼),但是政府也了解不做點樣子的話是不行的,所以英國已經取消MBA簽證以及碩士工作簽證(今年最後一年),而美國也緊縮每年發的工作簽證數量以回應民眾的情緒,這都是必須在申請MBA就要考量的挑戰。不過,對大企業來說,他們還是有預算跟意願把好的人才留住,所以可以想像大企業的工作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2. 轉職難度增加
過去很多人念MBA都是希望藉由這個跳板轉職,可是隨著景氣地反轉,這些大企業除了培養人才以外,更在乎這些MBA能不能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實質的貢獻,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是否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就算沒有完相關,企業也會希望你至少有產業(Industry)跟職能(Function)上的相關性;所以大家在申請工作的時候,要記得兩種機會都要嘗試,畢竟風險的控制還是必要的,可以大膽地嘗試一些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機會,但是也一定要很認命地去申請自己有相關經驗的工作機會,不過就算做類似的工作,但卻是更大的市場規模,其實我相信工作內容跟學習也會很不同的。
3. 新興市場才是王道
以往我們都聽到大家留在美國跟歐洲,但是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機會在新興市場,因為機會跟人才缺口都在那,前幾年中東非常火熱,杜拜有很多產業吸收了很多國際級的人才,最近比較火紅的有非洲,中南美,東歐等等,我自己在南非的經驗是你假如要回到總部工作,新興市場的經驗已經變成必要,因為那個經驗是未來公司成長的依據,假如一個管理人才沒有親自踏上這些新興市場的土地,是很難體會其中的差異性;除了要適應那邊的生活之外,就是語言的挑戰,當地這些市場都需要有語言的能力才有辦法進入,這會是對台灣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但是也不用太過擔憂,因為最重要 的是你有沒有那份心願意去挑戰;附上前一陣子HSBC出的報告跟遠見雜誌做的專題報導給大家參考一下。
Southern SIlk Road_HSBC Report
向南走,跟前走_遠見雜誌
4. 更多公司加入MBA徵才戰局
過去銀行跟顧問公司是MB徵才的大宗,因為這兩個產業是MBA學生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MBA學生,所以媒合度自然就高了,但是景氣狠狠地重擊了這兩個產業,大企業花大前買顧問服務的意願降低,幾家國際大型銀行都紛紛公布裁員的消息;但是好消息是有更多的產業意識到了人才的關鍵性,所以越來越多企業也加入了對MBA徵才的行列,可是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每個公司都知道要怎麼培養跟怎麼用這些MBA,所以還是建議問問在那邊實習過的學長姊,了解一下狀況,假如這個企業是第一次用MBA的話,那會建議了解一下他們培訓的細節以及安排,畢竟一切都是機會成本。
以上給大家參考,歡迎路過的人大家討論;也祝今年台灣的MBA學生們,無論在哪個市場,找工作都有很好的成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