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謝謝你,非洲!謝謝你,南非!

兩年前,我做了個身邊朋友以及家人都覺得莫名其妙的決定,我放棄了留在倫敦的機會搬到了南非。在這個瘋狂的舉動背後,當然我有我自己的考量以及思考,我認為相對在倫敦被侷限在一個產品上,在南非可以接到到更多不同的產品跟機會,雖然我也跟問我的朋友解釋過原因,不過我想能夠了解的人應該是寥寥無幾,其實我也幾度懷疑我是不是腦袋燒壞了!

兩個星期前接到倫敦的通知,確定這個月月底要搬回倫敦,也確定要跟我的非洲之旅說再見,一瞬間我才發現其實跟這個國家已經有著很特別的情感;說實在這兩年我真的過得很開心,工作上老闆想當給機會,學到很多也經歷很多,參加了很多很大的案子,也跟重要客戶甚至各國央行的官員打交道,跟著老闆也跑了幾個國家參加了很多重要的會議,更重要的是從近距離跟大老闆們工作,我也從一個不一樣的角度了解到要在這家公司生存下去的哲學跟道理,也許我不完全認同,但是至少我也比較看得懂老闆們高來高去到底在高什麼;生活上這邊的天氣跟生活條件其實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你在很自然的環境中擁有很現代化的生活條件,這邊有著非洲獨特的文化,但是同時也有歐洲留下來的各色文化,有殖民風格的英式下午茶,地到的義式法式料理,也有南非著名的Braai,而且他們都近在咫尺;你可以開車20分鐘,就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找到一間相當棒的餐廳,坐下來晒著太陽跟家人朋友享受一個完美的下午,帶著孩子在草地上奔跑,或者鋪個毛毯躺在那邊享受日光浴。

不過不要誤會,我們在辦公室也是工作到爆,平常回到家也還是抱著報告跟資料一直啃,三不五時也是要週末加個班,同事週末聚會最終也是討論工作上的事情;但是儘管如此,再住下去應該會上癮,因為居住的環境實在太舒服了。就用一些經典的照片回顧這兩年來我在非洲/南非的時光。


想像這是你的用餐環境 @ Casalinga
週末跟老婆去享受義大利美食,食物很令人驚艷,但是景色跟環境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殖民風格的下午茶


世界盃 - 南非隊跟他們的擁護者


世界盃 - 充滿酒精濃度的南非國旗


喀麥隆出差 @ Yaounde
在深山中的首都,氣候非常涼爽


肯亞出差 @ Nairobi
充滿生命力的城市,我相信肯亞會是非洲的明日之星



南非之美 @ Dragonsburg
壯闊的山景,走在其中你才發現自己是這麼地渺小


南非國花 - 紫葳 (Jacaranda)
每年十月你就會看到整個城市被一片紫色覆蓋


火紅夕陽是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的美景


與小獅子的零距離接觸


Safari 是一定要的,運氣好還可以看到實況鬥牛!


酒莊之旅


好望角終於不是地理課本上的名詞


開普敦 一個有山有海的幸福城市


桌山跟雲氣所形成的"桌布"


南非人的最愛 - Braai
豔陽 音樂 啤酒 烤肉 好友 一個美好的下午


再見,南非!



Sunday, September 04, 2011

我不在家 就在咖啡館 不在咖啡館 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話說我跟咖啡店的因緣是從大四我開是在星巴克打工開始。大學最後一個暑假快到的時候,我覺得應該要出去出賣點勞力,順便學著社會化一點,騎車經過台視大樓看到一樓的星巴克新店裝潢已經到最後階段,門口貼著徵人啟示,我把車停在路邊,推開了這還貼著膠帶的大門,也推開了我跟咖啡店 一輩子不解因緣的大門;我如願地被錄取,在台視星巴克打工打了一年,這中間我從什麼都不懂,到開始了解什麼是咖啡,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咖啡跟咖啡店的空間,我們可以從很學術的角度去解讀這一切,因為剛好我大四修了服務業行銷給了我機會可以從很結構地角度去審視咖啡店的行銷學,但是我更喜歡用我去過的每一家咖啡店去感受人類創造出來的特殊咖啡館文化。回想,我們有多少個小時在咖啡店度過,我們喜歡那種身邊有點熱鬧,但是又不被打擾的若有若無距離感,你永遠可以在你喜歡的咖啡店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落,跟家人一起度過家庭聚會的時光,跟朋友一起打屁聊天,或者給自己一個安靜卻不孤單的空間,享受片刻的解放時光,這就是咖啡店,這就是他迷人的地方。

所以我今天又坐在一間咖啡店裡,我用著網路,看著我過去這幾年的相簿,我回想著我跟我那些咖啡店的美好時光,也讓我在這邊跟大家分享。

陽台是我搬到大直後最愛去的咖啡店,除了咖啡夠水準外,老闆娘遠近馳名的蛋糕更是令人常常不小心就破戒,而在這個小小幾坪的空間裡,你絕對可以找到一個像家一樣的感覺,算一算我也已經認識這家咖啡店超過了十年,老闆娘那天還說看著我從學生到現在都當爸,時間實在是不饒人。假如大家有機會路過大直,不要忘記到這個巷弄中,拜訪一下大直人的陽台。

陽台咖啡店
台北市大直街34巷20號2F
Tel:25338416


里約咖啡可以算是我心中台北市咖啡店的第一名,他沒有太多的點綴,但是有著對咖啡百分百的執著跟熱情,他最主要是烘咖啡豆賣給台北市的咖啡店家們,但是也現在賣咖啡,由於咖啡豆都是老闆自己烘的,所以基本上都相當新鮮,一踏進店門就會看到一個個原豆的麻布袋躺在那,彷彿是對著你我宣示說: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有說服力我們賣的是好咖啡! 因為這邊原豆選擇很多,所以我每次都會點不同產區的咖啡豆去品嚐世界各地來的原汁原味。我最喜歡坐在戶外的位子,對面就是一整片的綠,還有天母山區獨有的寧靜,不需要多想什麼,就單純地品嚐著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莊園帶給我的美好。

里約咖啡
台北市中山北路七段191巷21號
Tel:28729167


普羅是好友山姆介紹的,認識山姆的人都知道他本身就是品味的代名詞,所以他介紹的店我當然抱了很高的期望;進到店裡的時候,我深深為那木質裝潢的高雅氣質著迷,店裡的重心就是在視覺盡頭的高Bar台,其他桌子的高度都相對地低,讓空間感非常開闊。這家電的每個小細節都是一樣藝術,Menu外裡是全皮,一種被歲月揉過的滑順感說著這家店的年紀,所有餐具都是義大利經典的品牌,服務生的圍巾整齊地跨在腰間讓你感受到這家電對品質的一絲不苟,古典樂從落地音響中流洩了出來,似乎相當努力把整個義式咖啡店的精髓從歐洲帶到台北市仁愛路後面的小巷子,我只能說這根本就是山姆同學的風格啊!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家咖啡店賣的是包裝,因為你喝過他的義式咖啡後,你就了解為什麼要用這麼高雅的環境來賣他的咖啡,柔順平衡的口感也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擺在眼前,可以看更可以喝,哈哈哈! 
普羅咖啡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5巷15弄4號
02-27311232


我跟老婆到了每個城市安頓好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之一就是找到當地優質的咖啡店,在巴賽隆納也不例外,我們兩個最愛的其中一間咖啡店就是這家已經超過八十年歷史的Mauri,他其實不只賣咖啡,還有很多相當美味的蛋糕以及一些輕食,也賣酒,畢竟西班牙人的吃喝成性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在這邊我最喜歡點的是Espresso加Cognac,也就是濃縮咖啡加白蘭地,熱滾滾地濃縮咖啡把白蘭地高濃度的酒精溫地剛剛好,入喉的時候咖啡因跟酒精一起作用的結果下,立刻在你身體裡畫出一道舒適,整個人就這樣放鬆了。一邊喝著手中的好料,看著人來人往的Rambla de Catalunya,這是屬於我的巴塞隆納記憶。
Bar Mauri Barcelona
Rambla de Catalunya, 102, 08008 Barcelona


我不知道1929年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我們在巴賽很愛的另一家咖啡店也是在這一年開的,這家店位於鬧區 La Rambla 的邊上,他的咖啡基本上是走粗礦路線,因為店裡賣很多種吃吃喝喝,所以整家店充斥著各種味道,還有一堆老菸槍常常在裡面吸啊吸,但是這也地道地展現了西班牙人的生活,假如不想要喝咖啡,還可以點Churos(西班牙油條)加熱巧克力也是非常夠味的!
Cafe Operat
La Rambla, 74 08002 Barcelona

Monmouth Coffee - London
這家店也是朋友介紹的,因為實在太好喝導致我幾乎倫敦暑期實習每個週末都去那邊報到,這家咖啡的概念是講究莊園直送,然後他們在倫敦當地現烘,最特別的是店主都是親自去各個莊園品嚐跟挑選,所以更能夠掌握到有特色的咖啡豆以及了解每個咖啡豆的特性。我自己覺得這個是我目前跑了幾個國際大城裡面我喝過最好喝的咖啡,因為他的咖啡香氣跟烘陪程度拿捏的時候很完美, 似乎把每顆咖啡豆的潛力都發揮到極致,但是又沒有過了頭的澀味。

這家店的店面真的是小到不行,但是排隊人龍更是長到不行,尤其週末跟老婆去Borough Market買菜時,往往都是看到長達幾十人的隊伍,而且從來沒有縮短過,當然我們兩個咖啡痴也只能乖乖地加入隊伍,不過從來沒有失望過。另外他也提供週末的早餐,早點到又幸運的話,你可以開心地享受完美的咖啡以及吃到飽的麵包加手工果醬,不過我個人是對咖啡比較有興趣啦!

Monmouth
One close to Govent Garden. another one at Borough Market


Milk Bar是我們在Soho區的據點,假如有到那一帶的話,我們也一定會去造訪。他是Flatwhite的姊妹店,在很多網路上的排行榜是僅次於Monmouth跟Flatwhite的倫敦前十咖啡店,因為是在Soho區,所以常常是我跟老婆週末逛街形成中的休憩站,當其他英國人喜歡到Bar喝一杯啤酒,我們選擇到Milkbar來杯咖啡。

Milkbar
3 Bateman street, Soho, W1D 4AG London

Verlet是我們在巴黎旅行時的重要發現,雖然巴黎的街道上充滿了咖啡店,但是大都是賣景點跟賣氣氛居多,而且價格通常也都令人不敢恭維,但是Verlet卻像是一股清流,用平易近人的價格創造了另我們經驗的咖啡體驗,我們在巴黎的六天之中竟然去了三趟!

Verlet的位置就在羅浮宮對面的小街裡,沒有香榭裡謝的繁華跟流行,但是有著屬於當地人的氛圍,走進店裡的那一剎那你就知道對了,因為裡面都是地道的當地人,很少像我們這樣奇怪的遊客,店裡面除了賣咖啡以外也有賣茶以及手工的糕點,而且去了這幾趟我覺得這家店家應該跟亞洲有些淵源,似乎是早期越南移民到法國的下一代,雖然店家一口流利的法文,但是店內佈置有明顯的亞洲味,雖然這是我自己的猜測,但是個人覺得他與其他巴黎街頭上的咖啡店比起來真的與眾不同。

Cafes Verlet
256, rue Saint-Honore, Paris


Bean There - Johannesburg
不過要說這幾年最常去的咖啡店,絕對非Bean There莫屬,原因很簡單他是約堡最棒的咖啡店,而且我認為他的水準絕對不輸給歐洲那些老牌店,甚至有過而無不及。他最重要的理念就是Fairtrade,希望藉由他們的成功帶給非洲咖啡農更好的收入,所以店內的咖啡豆全部都是從東非一帶來的,衣索匹亞/肯亞/坦尚尼亞為大宗,前一陣子還有限量的莊園豆,其品質又更糕一級。他們一樣是從產地直接進原豆,然後現場烘培,所以常常走進店面時,就可以享受到那令人著迷的香氣,我往往會一杯Latte不盡興,還要用一個Expresso來做結尾。他唯一比較可惜的是甜點是現成的東西,所以實在不怎樣,但是光喝咖啡就已經完全值回票價。

Bean There位於44 Stanley這個開發案裡面,44 Stanley原本是個破舊廢棄的倉庫,被買下來後重整變成營業用的開放空間,裡面有很多餐廳咖啡店跟飾品店,是個週末享受美食的好去處。
Bean There
44 Stanley,  Johannesburg


其實還有很多咖啡店也都讓我印象深刻,不過就讓我跟各位分享這幾間有代表性的,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去品嚐喔!大家也不要忘了跟我分享自己的口袋名單,我跟老婆可是為了喝杯好咖啡可以拔山涉水的咖啡痴呢! :)

Sunday, August 28, 2011

Citi Global Transaction Service - 這是什麼鬼?

你倒底在花旗是做什麼工作?這個問題我已經被問了很多次,我也不厭其煩的解釋,不過相信最好的方法也許就是把他寫下來,這樣大家可以慢慢看,看完之後可以做更多深度的討論。

1. 數字上的意義
- 年營$10bn/淨利$3.6bn,雖然營收才佔整個Citigroup$86bn的12%,但是淨利卻佔了$10.6bn的33%+,這也是為什麼GTS被獨立出來看,而分析師也很注意這個事業的狀況,因為他的變化會影響整家公司33%的淨利,也就很直接地影響股價。
- GTS全球的員工數約為22,000左右,只佔了整間公司10%不到,所以他被歸類成一個高毛利,高效率的賺錢事業。
- GTS deposit 約為$330bn+ 佔了整個花旗集團$850bn+ 的40%左右,是balance sheet最重要的貢獻者之一,也是幫助花旗安然度過金融海嘯的關鍵。
- 請參考 2010 Result Presentation

2. 最全球化的事業
- 假如要說花旗有什麼真的很獨特的地方,我想就是他真的很全球化。
- 花旗在全世界100+以上的國家有分行,GTS都有當地貨幣的清算執照,所以基本上是全球化企業很喜歡用的銀行,因為可以一次管理絕大多數市場的金流。
- 所以基本上在這個事業處理面,大家也因應著公司的需求在全世界到處跑。

3. 事業內容
- 最主要是分為Treasury & Trade 以及 Security & Fund
- Treasury即Cash Management,就是基本的法人金融的部份,我們幫法人在全世界開戶,並且提供他們資金流動的平台,包過了Payments, Receivables, Liquidity & Investment, and Information.
-  Trade包過了Trade Service 以及Trade Fiance,前者是以信用狀為中心的進出口貿易服務,後者是提供融資給貿易相關活動,例如distributor finance, supplier finance等等
- 基本上TTS的服務是針對法人客戶的金流所做的服務,從一點到另外一點的移動,在一個帳戶的停留,資訊的整合,以及資金缺口的補足等等。
- SFS最主要是分為Investor service, Intermediator service 以及 Issuer Service,這個部分就是針對資本市場的客戶金流做的服務。
- 基本上GTS提供企業客戶,金融機構,以及政府機關一個全球營運跟作業的平台,聽起來沒有投資銀行那麼高檔,但是卻是銀行的根基,事業的概念很傳統,但是經營的方式卻必須跟著科技以及客戶的要球變化。
GTS Webpage 有更多介紹,大家可以參考。

4. MBA Program
- 目前只有在North America 跟 EMEA有MBA Associate Program,為期兩年半的訓練有多次輪調的機會,結束後表現達到標準就會升到Vice President的位子。
- 了解花旗有沒有到你的學校徵才:Citi Recruit Events
- 花旗在IESE的活動:Citi @ IESE
- GTS MBA 徵才的訊息:GTS MBA Recruiting Page

5. 個人經驗
- 我自己2008年在倫敦暑期實習,並且在結束的時候拿到Return Offer,2009開始進入Program。
- 雖然是拿倫敦的合約,但是拿到外派南非的機會,兩個輪調目前都在南非做Cash Management,直接報告給Africa Cash Management Head,負責New Product Development i.e. Mobile Commerce & Mobile Money Policy Forum 以及 協助Cash Business Management i.e. Business analysis & planning, Balance Sheet Management等等
- 即將要掉被回倫敦的EMEA Payment Team,負責整個區的Mobile Commerce Product management,預計Program結束後就會待在這個位子上。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跟分享,希望對MBA的同學有幫助,有問題的話可以寫個信給我,很樂意跟大家討論。





Though Citi never sleeps, I do sleep.....

又到了這個時節 - MBA暑期實習申請開工囉!

一年一年在過真的很快,每到了這個季節,新一年的MBA學生又開始進到校園,帶著憧憬跟衝勁開始了他們刺激的MBA生活,想一想我的2007年已經是四個年頭前的事情,但是我還是記憶猶新還沒有開學,學校Career Service就把我們都找到教室去要我們開始收心準備申請暑期實習,這對一個還沒有開學的學生來說簡直是『太荒謬!』怎麼之前申請MBA過程還歷歷在目,我又要開始準備申請暑期實習,而且我連課都還沒有開始上呢!哈哈!

IESE Career Forum


我在2009年要畢業的時候,把一些想法寫了下來跟大家分享,假如有人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 How a MBA student gets a job through MBA's career service?

不過這幾年金融風暴跟經濟重心轉移,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些大家在找工作上跟以往的不同,在這邊寫下來作為上一篇的補充。

1. 工作簽證申請難度變高
在歐美國家經濟大為轉化之際,國內保守派的聲浪高聲要政府保障本國居民的工作機會,雖然政府沒有笨到把所有外來人力都驅逐(畢竟歐美很多重要產業跟城市都是靠著聚集全世界人才打出一片天下,試想把紐約,倫敦以及矽谷的外來工作人口都驅逐,這些城市除了空殼還剩下什麼),但是政府也了解不做點樣子的話是不行的,所以英國已經取消MBA簽證以及碩士工作簽證(今年最後一年),而美國也緊縮每年發的工作簽證數量以回應民眾的情緒,這都是必須在申請MBA就要考量的挑戰。不過,對大企業來說,他們還是有預算跟意願把好的人才留住,所以可以想像大企業的工作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2. 轉職難度增加
過去很多人念MBA都是希望藉由這個跳板轉職,可是隨著景氣地反轉,這些大企業除了培養人才以外,更在乎這些MBA能不能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實質的貢獻,而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是否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就算沒有完相關,企業也會希望你至少有產業(Industry)跟職能(Function)上的相關性;所以大家在申請工作的時候,要記得兩種機會都要嘗試,畢竟風險的控制還是必要的,可以大膽地嘗試一些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機會,但是也一定要很認命地去申請自己有相關經驗的工作機會,不過就算做類似的工作,但卻是更大的市場規模,其實我相信工作內容跟學習也會很不同的。


3. 新興市場才是王道
以往我們都聽到大家留在美國跟歐洲,但是現在我們看到更多的機會在新興市場,因為機會跟人才缺口都在那,前幾年中東非常火熱,杜拜有很多產業吸收了很多國際級的人才,最近比較火紅的有非洲,中南美,東歐等等,我自己在南非的經驗是你假如要回到總部工作,新興市場的經驗已經變成必要,因為那個經驗是未來公司成長的依據,假如一個管理人才沒有親自踏上這些新興市場的土地,是很難體會其中的差異性;除了要適應那邊的生活之外,就是語言的挑戰,當地這些市場都需要有語言的能力才有辦法進入,這會是對台灣人來說最大的挑戰,但是也不用太過擔憂,因為最重要 的是你有沒有那份心願意去挑戰;附上前一陣子HSBC出的報告跟遠見雜誌做的專題報導給大家參考一下。
Southern SIlk Road_HSBC Report
向南走,跟前走_遠見雜誌


4. 更多公司加入MBA徵才戰局
過去銀行跟顧問公司是MB徵才的大宗,因為這兩個產業是MBA學生喜歡他們他們也喜歡MBA學生,所以媒合度自然就高了,但是景氣狠狠地重擊了這兩個產業,大企業花大前買顧問服務的意願降低,幾家國際大型銀行都紛紛公布裁員的消息;但是好消息是有更多的產業意識到了人才的關鍵性,所以越來越多企業也加入了對MBA徵才的行列,可是這邊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每個公司都知道要怎麼培養跟怎麼用這些MBA,所以還是建議問問在那邊實習過的學長姊,了解一下狀況,假如這個企業是第一次用MBA的話,那會建議了解一下他們培訓的細節以及安排,畢竟一切都是機會成本。


以上給大家參考,歡迎路過的人大家討論;也祝今年台灣的MBA學生們,無論在哪個市場,找工作都有很好的成績。


生日快樂,我親愛的老婆大人

老婆,

這是我陪你過的第七個生日了,從一開始的朋友關係,變成男女朋友,變成夫妻,今年更是升格成有樂的爸媽,過去這幾年更是經歷了很多生活上的變化,真的很謝謝你一路走來都在我背後支持著我,更謝謝你一直保持著對我跟我們婚姻的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傢伙。

雖然今年生日沒有辦法陪在你身邊,但是就讓那個長的跟你我都有點像的小傢伙陪著你過生日吧!相信這會是你一輩子以來得到最棒的禮物,一個牽絆著你我一輩子的上天的禮物。

就讓我們一如無往常地牽著彼此的手,用我們的方式繼續走人生的路吧!

A nice afternoon walk at Canada Water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回頭看 - 是為了讓向前走的力量更強大

這陣子,腦袋很忙。

因為徐有樂還小,這次又是自己一個人隻身回來約堡,除了照例很忙碌的工作以外,還準備要搬家回倫敦。說實在的,心情上是滿脆弱的,畢竟跟家人分隔兩地的煎熬,比手上所有案子加起來的煩惱跟壓力還要折磨人,但是也給了我一些自己的時間跟自己對話 - 我最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要搞這一遭,在國外工作真的有比較好嗎?每次回台灣,我都會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離開那舒服的小島,為什麼要大老遠跑到地球的另一端這樣搞自己?

那天回到家,疲憊地只想要做在桌子前聽著音樂,喝一杯台灣高山茶,讓腦子放空,電腦桌面的照片就這樣開始把我過去這幾年用跑馬燈的方式回顧了一遍 - 從第一天踏上歐洲到了巴賽開始,跟老婆在學期間的空檔四處旅行,去倫敦實習,到芝加哥交換學生,到倫敦上任,去紐約受訓,然後搬到南非,從一個什麼都不懂得新進人員到現在必須要負責一個產品在整個歐非中東區的發展,我發現其實這一路走來,不管是我工作還是生活,我都學到也得到很多。但是當然不可諱言地,這個過程中的辛苦也不是很容易被旁人了解跟體會的,因為我們大都把身邊的幸福當做理所當然,只有當自己被狠狠脫離那個環境的時候才會了解。

我問自己: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讓我決定一次一次去選擇走一個不理所當然的路?是因為我取巧嗎?是因為我就犯賤嗎?或者我就是叛逆?其實那天看著兒子在懷裡安靜地睡著,我心裡是有答案的,我知道我想要證明一個平凡如我,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子,也可以挑戰自己的極限,嘗試不一樣的人生,做不一樣的夢。我希望以後有樂長大後,我能夠很有自信地告訴他:兒子,你可以努力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證明你想要證明的自己!你可以去走一條大家沒有走過的路,只要你願意付出,願意堅持,願意嘗試,你有權力去選擇你自己要的人生。我期許自己能夠堅持初衷,不斷地挑戰自己,也不斷地突破自己,更不斷地證明自己,也許這是我能夠給我小孩最好的身教。

回頭看到走過來的路,突然覺得過去的自己給現在的自己打了打氣,我會努力向前,用正面積極的心情去面對下一個階段 - 倫敦,我就快來了!兒子&老婆,我們就快要團聚囉!


Sunday, January 09, 2011

再回南非

隔了一年又五個月,我終於在2010年底回台放了個長假,算是替繁忙的2010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台北一如往常的那麼親切跟熟悉,大大小小的餐館除了推陳出新,老店還是在那屹立不搖地站著,讓我可以一次次用美食回憶伴我成長的各種口味。

這次回來兩個好友一個在我到的那天結婚,一個在我回去前一天訂婚,讓我這次回台真的是給他喜事連連,打從心底祝福諸位都能夠開開心新開創屬於兩個人的家庭跟事業。這就是三十歲啊!三十歲的人生就是在身邊不斷有朋友邁向婚禮,迎接新生命中快速地向前奔馳著,責任越來越多,時間卻越來越緊,家庭事業兩頭燒的情況下,你會發現朋友越來越難聚在一起,但是也體認到友情其實不需要天天常相聚,因為真正的朋友永遠都會在那邊等著你喊聲,不管是分擔壓力,分享喜悅,他們總是在那挺你,謝謝你們!

三十歲也開始看到上一代開始面對生命的閉幕,這是件令人談起來有壓力的事情,在文化上也是大家不喜歡討論的事情,但是記得在台北車站捷運站看到一個廣告看板倡導大家要去面對跟討論,當你真的願意面對的時候,才不會有遺憾;我深感認同,尤其亞洲文化通常都希望大家壓抑情感,常常讓親人間無法清楚地了解對方的感受,在時間開始倒數的時候,我本人寧可選擇善加利用分分秒秒去把自己的感受表達清楚,讓親人了解我心中對他們的重視,或許現實的考量,我必須要專注在工作上,但是有機會的時候,就讓我們好好把那分感情好好地傳達出去。不管是親子,兄弟姐妹或者是夫妻,往往都有些死角跟疙瘩,只有面對才能沒有遺憾!

2011 將會是一個對我來說相當特別的一年,並不是因為建國百年的緣故,而是我的人生將又要在這年有很大的轉折,期許自己有足夠的勇氣跟智慧去面對接下來的責任跟挑戰;2010工作評核結果前天剛出爐,老闆打了個很不錯的分數,所以至少讓我確定的努力有被看到,希望可以延續這樣的氣勢繼續下去囉!

今天星期天,早上跑了四千公尺,做了超健康的水果早餐加優格,把家裡清地乾乾淨淨,就要用這種滿分的氣勢向前衝!